商業周刊/不景氣突圍!台灣米第三季外銷成長五百倍

創意耕法 把白米變黃金

撰文者:吳怡萱、林育嫺

劉德隆是台灣產量最大的包裝米米商,總穿著沾滿泥巴的球鞋往田裡鑽,幫米做體檢。(攝影者.賴建宏)

全球不景氣讓台灣出口衰退,卻有一項產品出口大幅成長,光是今年前三季就達過去五年出口總量的二十倍。第三季出口量高達一萬七千三百四十四公噸,更 是去年同期出口量三十四公噸的五百一十倍之多。

這項產品是米,以台灣米每公噸一千二百美元的離岸價格(編按:船上交貨價格)計算,台灣 米比同樣條件的美國米價高九%、比泰國米價高逾七成,甚至是越南米的二.四倍。這是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(WTO)開放稻米進口以來,第一次大量出口。

更 難得的是,台灣米是賣往日本、美國、澳洲等農糧強國。這些國家願意付出更高的價格向台灣買米,讓台灣能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、開放各國低價米進口之後,也能 夠走出台灣、行銷國際。

為何台灣米能夠走上國際?背後是一段段台灣米農不再看天吃飯的故事。他們不再看進口米的臉色,有人替米健身,扭 轉稻米結實纍纍就是好的迷思;有人用法國人種葡萄的方式來種稻米,用最專業的方式種出台灣最貴的米;還有人回歸自然栽培法,種出健康的有機米。

這 些人用出口的成績證明,台灣農業不是沒競爭力,而是願意在一個被認定是黃昏的產業,突破與創新才是最難的。

聯米總經理劉德隆 》幫虛胖的米健身 打進最會吃米的日本

誰說稻 穗沉甸甸的往下垂才是好?其實也能減肥、健身

在台灣,就有一個米的健身教練,他花六年時間,幫每株稻穗減去多餘的碎米粒(編按:一 粒重量低於二十毫克的白米 ),集中養分鍛鍊剩下的每一粒米,使整株稻穗變輕,每粒米的質量卻多出三毫克。今年這粒米打開外銷市場,進入日本與澳洲,幕後的健身教練,就是聯米企業總 經理劉德隆。

七月,酷暑,彰化縣埤頭鄉下的田埂小路塞滿農人與卡車,這裡是台灣最大的米倉,劉德隆抓起眼前一把稻穀,挑出一粒直徑五公 釐的米。

這是一粒經過健身的米,淨重二十三毫克,但六年前它只有二十毫克,今年初它健身成功外銷日本一百六十二公噸;五月,更吸引澳洲糧商桑瑞斯 (Sunrise)親自來台採購三千公噸,一公噸賣到一千二百美元,比泰國米高出七成,也比美國出口米離岸價還高出一百美元。

「其實, 這是WTO逼出來的,」劉德隆說。

顛覆農民以量衝價的迷思

五十三歲的劉德隆是台 灣產量最大的糧商,包裝米品牌「中興米」市占率超過三成。台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,八萬公頃農地休耕,看著旗下一千一百公頃契作戶的田莊伯們,人心惶惶, 他決定要靠技術扭轉乾坤。如今地球儀轉一圈,香港、新加坡到菲律賓,都有他生產的米的蹤跡。

台灣的米,之前為什麼沒有競爭力?「關鍵在 品質,品質又影響價格,」劉德隆一層層抽絲剝繭。

過去政府保證收購價格,農民種好種不好都一樣賣,因此沒有種好米的概念。而且許多糧商 想壓低採購價格,常有偷吃步的動作,比如先給前兩個農民每一百台斤八百九十塊的收購價,其他農民蜂擁而來,立刻就把錢降到八百五十塊錢;如果再從磅秤動手 腳,一個農民工廠轉一圈,說不定只能拿到八百塊錢。

糧商剝削,農民為了保本,常常會大量施氮肥,快速提升稻穀的重量,但可能產出大量的 劣質米。政府保證收購,再以國際最低公糧價賣到第三世界,台灣米因此更缺乏競爭力。原來,結實纍纍的背後,充斥了濫用肥料與低品質。

降 低氮肥拉高米質良率

為了改善品質,劉德隆親自開產銷班授課,旗下有四百五十家契作戶。但是要一群一輩子在泥土中打滾 三、四十年的老農們,聽一個體專畢業小伙子的話,並不容易。

卡擦!幻燈片上打出一張綠油油的稻田,「這株稻,全部是綠色的。」卡擦!另 一張稻株底部黃褐色的特寫,「這株稻,根部是黃褐色,長上來才變成翠綠色。」

那一株好?劉德隆問,答案是後者。因為稻株太綠,代表氮肥過高,稻米營養不均衡;而青黃相接的稻梗,又挺又直,養分才能均勻傳送。

他又 說了一串數字,「以前都用七:一.五:一.五的比例施肥;正確應該要用五:二.五:二.五的比例才對。」這兩串數字,代表氮肥比例要從七成降至五成,也代 表農民們過去用的肥料比例錯誤。

剛開始老農民常罵劉德隆不懂裝懂,因為氮肥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大量生產稻穗,同一塊田地多產一株稻,等於 多增加一成的收成。但是,高氮肥養出的稻穀就像虛胖的人,秤起來分量十足,卻都是毫無營養價值的脂肪,讓沒有價值的碎米更多了。

虛胖的 米粒,最多以批發價格做飼料,但如果種出氮肥較少的好米,一公斤可以賣到五十八.五元,比原先售價多二五%,而且米質良率也從原先的六○%提高到八八%。

每一期作,劉德隆至少巡田十二次,他身上總掛著相機和儀器,與老農友一起蹲著在水田裡討論肥料和稻穗,遇到質疑,當場用儀器測量,一驗 出米粒營養不良,農友只能乖乖去產銷班上他的課。

去年劉德隆更斥資八百萬元設立品管室,一千顆米粒倒進儀器,幾分鐘後就會印出稻米的體 檢表,他就是用這張體檢表,打進最會吃米的日本市場。

陸協董事長陳肇浩 》比照葡萄酒莊分級 種出台灣最貴外銷米


再走進彰化縣二林,四百公頃的稻田,以三十公頃為單位,劃 分為外竹、香田、竹圍子等十一個產區。這裡有人用法國葡萄酒酒莊分級制度(AOC)來耕種,追求最高價的米。

這些農地,被分成九千多個 標準籃球場的稻作面積,每個籃球場各有不同的土壤性質與水質環境,可種出不同等級的米;台灣最貴的外銷米就在其中。

規畫稻米分級栽種的是陸協碾米工廠(大橋牌)董事長陳肇浩。今年七月,小包裝(一公斤)出貨達一萬二千包,使得遠在地球另一頭的北美超市,也能在架上看到 陳肇浩種出來的台灣越光米。

陳肇浩賣出的米,比台灣米外銷出口限制價格高兩倍,秘密就在於依稻米產地分區管理,分級採收、分級加工,透 過汰選,確保每粒米的品質。

連一盞路燈都列為變因


「土壤黏度高,施肥效果好,就 要減少施肥次數;而沙土養分易流失,則要少量多次補充水分,」台南農改場主任羅正宗,從土壤性質,解釋每塊土地的特性。 不僅土壤會影響稻米的品質,就連鄉下田埂旁常見的路燈也會影響到米生長。 陳肇浩指著一塊土地說,這一區稻穗看起來已飽滿成熟,但這區評等就是最低的D級,只能算是葡萄酒中最平常的日常餐酒(Vins de Table)等級。為什麼?

因燈光長時間照射,晚上稻米因感光錯亂,長葉而不結穗,這區會有「假稻米」現象,結穗多為水分飽和度在三 ○%以上的未成熟粒;水分飽和度過高,熟飯米質吃起來反而偏乾、偏硬。

每畝田中,灌溉水源的流向、迎風或背風面,甚至光照都會影響品質 等級。稻穗的體型,也和分級有關,若與地面呈現九十度直角且整株飽滿就是上等;若出現傾斜角度的稻穗可能是中等;倒伏後碰到土而發芽,就更會被評為最次 級。

若以法國對比,干邑當地葡萄生產的葡萄酒,才能稱為干邑白蘭地(COGNAC)。干邑區根據氣候及土壤種類,可分為六個區,最好的 是大香檳區,土壤屬白堊土,生產的干邑含有花香而舉世聞名;另外如小香檳區、上林區等區,也因土壤質地及所生產的獨特干邑香味,而各自成一區。

如 同干邑一萬五千多個的葡萄園,依風土條件擁有各自風味與等級,每期稻作收割前,陳肇浩親自巡視十一區的稻田,用酒莊分級釀酒的細緻度,分析每畝田的稻米品 質,做為分級採收和分級加工的初步判斷。

「稻米品質在收割前就已經決定了九成,」陳肇浩說。經過分級收成的稻穀,品級越高,收購價格就越好,就是直接獎勵農民「種好米、重品質」。一公斤的A級米 售價一百七十元,可以比台灣平均米價多出一百三十元的收益,由此可看出分級後產生的驚人效益。

「種好米才有好價!」陳肇浩用頭腦種稻, 分級制度施行八年後的今天,他不只改變台灣米的命運,還扭轉稻米的傳統農業薄利多銷的競爭概念,將家傳三代的種稻事業推向高價的精緻農業。

泉順總經理葉淑蕙 》找鴨子幫忙耕田 五年銷量兩位數成長

地點轉 到苗栗縣苑裡鄉,搖擺的鴨子身影,同樣種出高品質稻米。

此處有著台灣南北交界的特殊氣候,加上大安溪沖積帶來的肥沃土質,讓苑裡鎮素來 有「苗栗穀倉」之稱。

六年前,山水米及泉順食品企業總經理葉淑蕙和擔任董事長的丈夫李東朝,開始在大安溪畔的苑裡沖積扇稻田裡,靠鴨子划 水發展特有的有機米。

出生台北的農村媳婦葉淑蕙,隻身撐起台灣第一個有機米產銷班,多年挨家挨戶推廣下來,不但打入上海超市,今年出口 四百五十六公噸有機米到日本、新加坡及俄羅斯。每公噸三千四百美元的價格,比起美國出口米每公噸一千一百美元的離岸價還高出逾兩倍。

有機農法搭上安全飲食風

走在大安溪水源頭,順著苑裡第一畝田沿著清溪水源走,葉淑蕙指著有四十多隻 鴨子的田裡說著:「有雜草的那畝田裡,看得到小蝌蚪、青蛙,也會有白鷺鷥停留的,就是有機稻田。」宛如生態圈的稻田,正是有機米的價值。

剛 開始,她先想辦法遊說農民用苦茶粕取代化肥,以黃粘板或防蟲網等防治蟲害。與農民已經習慣的化學稻作完全不同,不用化學肥料、不施農藥、不用生長調節劑, 有機農法就是回歸自然與生態共存。

從整地開始,利用「水淹農地」的方式,將病蟲卵、幼蟲或蛹淹死,施有機肥、整地、拉平,再經過八十天的休養,就能開始新的生態循環。一旦開始有機栽種,每 畝田經過三年的土壤轉換期,就能成為「真」的有機田。

儘管一開始參與的農民只有三人、二.六公頃面積,葉淑蕙仍然堅持有機農法。

起 初,農民對天然栽種心存懷疑:「對抗病蟲害怎麼可能不用藥?」葉淑蕙為了推廣有機,決定以市價一.五倍的保證價格收購,並鼓勵農民用鐮刀慢慢割草,不再使 用化學的除草劑。

不過,也因為不用農藥,「病蟲害吃剩的才是我們的,」參與有機米耕作,今年甫入選十大經典好米候選人之一的李長松笑 說。

堅持至今,契作面積已成長至一百公頃。這裡的景象是,合鴨在田中吃蟲卵、福壽螺,而合鴨划水也讓田水混濁,避免光合作用讓雜草蔓 生;鴨蹼翻土則有助於稻苗生根;連鴨子排糞也成了最佳天然肥料,有機肥的成本甚至比化肥低二%。

「誰的食物安心,誰就勝出,」葉淑蕙 說。苦心經營多年,鴨間稻趕上全球「安全飲食」風潮,每一粒米,都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機構檢驗無農藥殘留,銷售量近五年平均約兩位數字成長,也逐步打開國 際市場。

金黃色的稻浪,配上搖搖擺擺拾穗的田鴨,這幅「鴨間稻」,過去是台灣農村最動人的畫面,而今卻成為走入國際的印證。

小檔案 _ 泉順 [ 隱 藏 ]

成立:民國67年     
總經理:葉淑蕙
96年營業額:新台幣 13.5億元
山水有機米地位:台灣西部有機米契作面積最大,種植面積100公頃

小檔案 _ 陸協 [ 隱 藏 ]

成立:民國28年     
董事長:陳肇浩
96年營業額:新台幣3 億元
大橋越光米地位:台灣高級精緻米;在國內五星級飯店餐廳市占率7成

小檔案 _ 聯米 [ 隱 藏 ]

成立:民國72年
總經理:劉德隆
96年營業額:新台幣18億元
中 興米地位:台灣市占率超過3成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m37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